杨彬——法学院副院长

发布者:薛影发布时间:2019-06-11浏览次数:1223

杨彬,女,法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理事、辽宁省法学会理事、辽宁省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辽宁省法学教育研究会秘书长、沈阳市法学会民商法研究会会长。

1995年参加工作,24年来一直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从思想上、作风上加强自身建设,恪尽职守、竭诚奉献、辛勤工作,为法学院各项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并取得了优异成绩:2019年获“沈阳师范大学教学名师”称号;2018年获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6年获中共沈阳师范大学委员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被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评为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优秀教师;2015年度全省法学会系统先进个人、校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2012年被校工会评为优秀女教工等。

作为教学副院长,她认真地将工作落实到位,解决、应对工作中的难题,真正承担起工作责任,从要求自己尽快进入角色到熟练掌握各项业务,认真总结经验,珍惜学校、教务处精心安排的每一次业务培训,向经验丰富的领导、老师虚心请教;工作求真务实,对教务处安排的每项工作能够做到积极思考,认真准备,扎实落实;团结协作意识强,能协调班子成员间、本单位同志间的关系,充分调动每位教师的工作热情,对课堂教学严格管理,对科研工作积极引导并提供帮助,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

一、理想信念坚定,认真履行党员义务,积极参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党内活动。

曾作为教师党员代表在法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交流会中交流了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认识和体会;作为法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在学校召开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层党组织书记及师生党员代表学习交流和征求意见座谈会中介绍了如何组织和带动周围党员同志立足本职做好工作,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做法和体会。近三年来对党的十九大报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系列讲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集体研讨、自主学习等多种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思考,特别是对学习强国平台的学习更是做到了主动自觉,提高学习质量,及时有效地掌握最新时政动态。

二、师德高尚,模范践行“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要求。

本着对事业的认真精神和执着态度,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对待每一堂课,力求找到最佳、最生动的授课方式,在课堂上将自己最有朝气和活力的一面展现给学生。授课方式上一直坚持多媒体教学,努力将课本知识用知识框架体系提炼给学生,同时补充相关知识点以辅助学生做好司法考试的复习,每个知识点都会通过生动简洁的事例形象地解释给学生,学生接受起来会很容易。认真做好青年教师的业务指导工作,已经参加两届学校“青蓝工程”的指导工作,通过检查教学材料,互相听课等多种方式,督促青年教师更高效地完成备课、授课、课后辅导等多环节的教学任务。

三、工作业绩突出,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年度工作考核均为优秀。

(一)教学效果好,受到同行和学生的普遍赞誉,课堂教学学生满意率较高。教学评价均在96%以上,晋升职称教学考核为优秀。主持省级教改立项、校级教改立项、校级精品课、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等10余项。主持并主讲的校级精品课程《民法学》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项目。

(二)心无旁骛,潜心治学。发表《劳动契约自由的定位与检讨》等论文近20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劳动合同效力研究》专著一部、主编《债权法原理及案例评析》等教材近十部,主持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教科规划项目、省市法学会项目等20余项科研立项。 

四、育人成绩显著,与学生向自己的孩子一样相处,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时时处处注意观察学生,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与学生谈心、交朋友,深入学生,了解学生,贴近学生,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尊敬。当他们对如何平衡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与研究生考试的关系时,当他们在就业去向心存疑惑时,当他们就如何继续深造不太明晰时,当他们对专业如何选择感到茫然时,当他们及他们身边的人在生活中遇有纠纷不知如何解决时,甚至于当他们有一些解不开的心结时,她的教授研究室和手机就是同学们寻求答案的途径。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比赛成绩突出,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创等创新创业项目及大学生科研立项,获批省级、校级项目1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