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淑云——戏剧艺术学院民族音乐系主任

发布者:邵永运发布时间:2019-06-11浏览次数:452


宁淑云,中共党员,副教授,在职研究生学历,戏剧艺术学院民族音乐系主任。该同志自任职以来立足本岗,爱岗敬业,在学科管理、教书育人、艺术惠民工程等方面都做了大量扎实而有效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以身作则,成为一名模范的党支部书记

 宁淑云同志作为第一教学党支部书记,她以身作则,带领全体党员认真落实校党委和学院党总支的各项工作部署,以抓好党建工作带动队伍建设,第一教学党支部包括:民族音乐系、戏曲系、空中乘务系,为了做好支部的各项工作,她不辞辛苦,努力工作。她经常说,“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和先进的教学团队,对推动各项建设工作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支部书记要了解教师思想变化,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各项工作,并根据教师自身的特点,做好教学定位,让教师都能在专业与学科建设中各展其能,各尽其才,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优势,做好本职工作。宁淑云同志在专业建设中投入了大量心血和汗水,从全省专业评价到晋升为全省百强优势特色专业,从省级精品课程到教改项目的申报,从教学管理到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等方面都能显示出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勇挑重担,开拓创新精神,模范的履行着一名党员干部和一名支部书记的义务和职责。

    二、精于专业,成为一名杰出的学科带头人

在教学管理方面,宁淑云同志担任民族音乐系,作为系主任,她视野开阔,放眼省内和国内,努力打造一支专业水平精,政治觉悟高,奉献精神强的师资队伍,几年来,在教学管理、学科建设方面,带领全系教师,努力拼搏,锐意进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组织完成拍摄数字电影《穆桂英挂帅》的音乐录制;完成大型神话新编京剧《嫦娥奔月》的排练工作、中央电视台“学京赛”“青京赛”的比赛、“金芦笙”全国民族器乐比赛、中国扬琴艺术节、辽宁省第五届艺术节、辽宁省民族器乐比赛以及辽宁省大学生戏剧节等赛事;完成了“中日民族器乐交流”、辽宁省胡琴艺术节、辽宁省民族管弦乐学会成立十五周年、京剧专场演出等;成功举办了李刚京剧作品音乐会,完成沈阳师范大学6065周年校庆演出等重要活动,师生积极参加国家级比赛40余项,获省部级金奖100余项。近几年,本专业教师出版学术著作(教材)5部,获国家、省级教科研课题20余项。教师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宁淑云主讲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获2013年获辽宁省本科教学资源共享课程。省级创新创业项目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

她本人也取得了作为副主编著作2部,主持省级科研项目一项,校级教改项目一项、课改项目一项,省级大创一项,主讲省级精品课一门,获辽宁省民族器乐比赛“银奖”,获多项省级以上专业比赛“优秀指导教师”。音乐表演专业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专业特色等方面居全省同类院校之首。2015年音乐表演专业在辽宁省第三批本科专业评价中获得第二名,并进入了辽宁省首批“百强”“优势特色专业”的行列。

三、乐于奉献,成为一名称职的艺术指导教师

2010年沈阳市推出的艺术惠民工程,宁淑云积极响应,带领本专业师生开展了一系列的艺术惠民培训活动,如:名师大讲堂、民族器乐培训、集体艺术体验,并组建了“市民民乐团”,民族器乐培训开设二胡、扬琴、古筝、琵琶、中阮、柳琴、竹笛、京胡、打击乐等,“市民民乐团”完成了《红花遍地开》、《瑶族舞曲》《荷塘月色》《节庆欢舞》《花好月圆》等十几首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截止到2018年底,仅民族器乐培训就达近7万人次,直接参与活动的师生600多人,广大市民真正享受到了党和政府带来的福音,实现了百姓共享艺术阳光。在培训的市民中,有一位叫吴远香的市民,今年64岁,几年前她患了绝症,在绝望、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时候,从报纸上得知沈阳师范大学开展的艺术惠民活动,她鼓起勇气来参加活动,这一学就是6年,宁淑云不仅在琴技方面给予她指导,从生活上也给予了关心和爱护,使她心情愉悦,生活充满了快乐。艺术惠民活动开展8年来,宁淑云放弃了周末休息,组织安排培训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中央电视台、沈阳电台、电视台、沈阳日报等均做过专题报导,受到市委、市教科工委和沈阳师范大学等部门和单位的表彰。20162月经过严格考核,25人通过了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组织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取得了考级证书,在参加考级的惠民中,平均年龄65岁,最大年级83岁。

宁淑云同志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党员,她对党的忠诚情感融入到教育事业之中,在工作和教学中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努力实现着自己生命价值和追求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树立了优秀的教师形象